
NBA停摆并不止罕见,但凡劳资双方吹胡子瞪眼剑拔弩张,便会动用核弹。除疫情外,其余的缩水赛季无一例外皆由劳资纠纷引起。当然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,近些年劳资纠纷仿佛成了历史名词。毕竟总舵主干别的一般,唯独带领大伙集体致富方面颇有心得。顶薪们均薪都奔6000、7000万去了,还闹个鸟啊。
真正闹起来的,是WNBA。
现在是8月26日,距劳资谈判最终截止期10月31日尚有两个月。看似时间还算充裕,实则形势很不乐观。先前双方在于7月WNBA全明星期间举行过面对面谈判,奈何分歧太大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,因此球员阵营普遍觉得谈判纯属浪费时间。
球员阵营的诉求为:优化收入分成结构、完善福利保障、扩大球队阵容规模,以及建立全联盟统一的职场标准。后几条其实无关轻重,重要的是还是“优化收入分成结构”,讲人话即“给老娘大幅加薪”。
但真的可以大幅加薪吗?
理论上是可以的,WNBA对比NBA收入相差巨大。NBA但凡有合同保障的,哪怕在队里专职挥毛巾递饮料当陪练不失为百万富翁;反观WNBA这边初入职场的新秀底薪7万6千5,身经百战的大姐头顶薪24万9。这点钱甚至都赶不上虎扑或知乎,众所周知虎扑Jrs人均年薪30万,而知乎吹水佬更是百万起步。
不过进入到现实层面,美国女篮固然长期独孤求败。WNBA关注度却始终有限,以至于同样在远赴海外打球,杨瀚森与李月汝从个人收入到坊间影响力完全是两个等级。一方面你会准时准点围观开拓者夏季联赛,并将波特兰视作新赛季主队外最关注的球队;另一方面你能张口就来说出几个李月汝的队友?甚至某种程度上讲猥琐男往赛场上扔假阳具,引发的关注度可能都要大于比赛胜负。
关注度不高,商业价值平平,于是WNBA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吃补贴的项目,平均每个赛季的亏损额都在千万上下。众所周知NBA球员大约能把联盟总收入的一半装进自己口袋,因为NBA是挣钱项目,作为项目核心资产的球员肯定有底气议价;WNBA不同,先前完完全全是亏欠的,你叫球员如何议价?尤其进入到2024年,由于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亏损额暴涨到4000万就很让人头疼了。至于你疑惑为啥明明单位人力成本没啥上涨,偏偏总运营成本会打着滚往上涨?别问,问就是花旗自有国情在此。怎么,体制内有各式各样的史密斯专员,体制外就没有了?
反正财报你见不着,说亏损就是亏损了。

既是长期亏损球员也没辙,只好辛苦点多打几份工。WNBA打完或远赴东大征战WCBA,或前往俄罗斯讨生活。例如今年刚被选入名人堂的“不败女王”玛雅-摩尔便深受山西老哥喜爱,而女魔兽格里娜更是在俄罗斯既打球又坐牢,大大丰富了生活阅历。
然而正是在巨额亏损发生的2024年,WNBA时来运转财源广进,先是签署一份11年22亿美元的新转播协议,紧跟着又售出好几份“特许经营权”(扩军增加球队),具体为2026年增加多伦多与波特兰,2028年增加克利夫兰,2029年增加底特律,2030年增加费城。
还迎来了凯特琳-克拉克这样的女菩萨,女菩萨之所以为女菩萨在于德艺双馨。既能打又好看,肯定能吸引到眼球。于是上赛季WNBA从卖票到上座率,从收视率到场外周边销售齐齐创下新高,不得不说以上种种为新转播协议的达成奠定坚实基础。
眼瞅着单位扭亏为盈,员工想改善待遇天经地义。只是在资方看来,WNBA连年亏损后总算挣钱,哥几个还没来得及大砣分金银球员便嗅到味儿凑过来伸手要?简直胡闹。
第一轮谈判谈崩后,全明星期间以凯特琳-克拉克为首集体选择摊牌,身穿Pay Us What You Owe Us(把欠我们的还给我们)字样的T恤招摇过市。球员可不管先前亏或不亏,只知道现在挣钱了还沿用旧制那是大大的不公。摊牌的好处在于将矛盾公开化,引发舆论波澜来探讨究竟该不该重新分钱。有趣的是舆论现在还真分成两派,一派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该有反抗;另一派认为要真严格按规矩行事,那此前在WNBA征战的球员就该付费上班。
瞄了眼,两派目前旗鼓相当各说各话。
至于接下去的事态发展,球员阵营多半不会让步,在她们眼里来自平台的压迫日积月累,是时候勇敢反抗了;而资方同样不会轻易退缩,要知道连NBA这种大买卖先前说停摆就停摆,WNBA相较NBA才值多少。既然双方针尖对麦芒,那便唯有走既定流程:
设法延长谈判截止期限——下一轮谈判尝试缩小差距——努力过后仍未谈成——被迫停摆
这是科研博主个人推测的剧本,不晓得是否会照着走。
其实停摆也好,资本主义铁拳没道理只往男人身上挥不往女人那儿招呼。停摆后双方便将进入到相互割肉,比谁更能忍环节。
哪边损失更大,哪边便会妥协。
发布于:辽宁